English

奠定扎实基础 再造新的辉煌

1999-01-03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科学院院长 路甬祥 我有话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是继本世纪五四运动、延安整风之后的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的创造性的探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彻底的实事求是精神。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邓小平理论也是建立在现代科技基础之上的,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眼光审视当代世界的变化,审视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对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改革科技与教育体制,小平同志关于现代科技的论述是小平理论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反映了他对现代科技的高度尊重和深刻把握。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等论述,都是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概括联系在一起的。小平同志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与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将渗透并改变当代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联系起来,做出一系列崭新的判断和结论,提出了改革经济体制和实行全面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现代科技有力地推动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善不断为我国科技发展开辟新的道路。现代科技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是一个非常生动、非常有说服力的、统一的发展与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物质与精神文明进步的过程。科技生产力的解放不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动力和雄厚的人才储备,而且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础和动力。这二十年,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与发展的二十年,也是科技工作者心情最舒畅、成果最丰硕、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二十年,向前追溯,这二十年也是现代科技传播到中国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最好的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中国发展的历史转折,也使中国科学院由此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特别值得我们回忆的是,早在1975年,邓小平同志就将中国科学院作为“整顿”重点,派胡耀邦等同志主持我院工作,开全国科技战线拨乱反正的先河。粉碎“四人帮”以后,小平同志1977年再次复出,自告奋勇抓科技和教育,对我院给予特殊的关心和指导,他关于我院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实际已经包含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至今回忆,我们仍然感到十分亲切。没有小平同志,就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科学院的今天。也正是在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我院和整个科技战线得风气之先,比其他战线提前进入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的轨道。

值得我们自豪的是,中国科学院党组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地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全院工作迅速转向邓小平同志要求的“多出成果”、“多出人才”。我院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率先向国外派出留学生,率先与美国、欧洲和日本建立科研合作;率先全面恢复科研的正常秩序;率先恢复研究生招生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科技人才;率先实行所长负责制和所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赋予研究所以自主权;率先建立“开放实验室”和提出“开放、流动、联合”的基础研究方针,建立定期检查评议的竞争机制;创建面向全国的自然科学基金,改革传统的拨款方式,实施对科研项目的择优支持,推行全成本核算制度;率先将新增经费主要用于加强基础研究及增强高技术创新能力;积极促进和发展高科技产业,提出实行一院两种运行机制;率先开始对研究所实行分类定位,对研究所进行结构性调整;今年又经中央批准,在全国率先进行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等等。这一切为全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与高技术前沿创新建立新体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为全国的科技体制改革探索了新的道路,为我国科技创新和转化乃至整个科技事业奠定了基础。

我院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组织精干力量,稳定和支持基础研究与高技术前沿探索,努力将中国科学院建设成为高水平全国自然科学和高技术的知识创新中心。我们在τ轻子质量测定,藻胆蛋白的三维结构与功能研究,超晶格的光学层子模型理论、狄氏型与随机分析、水稻基因组物理图谱构建、澄江化石群的发现、重质量丰中子区合成和研究新核素及哈密尔顿系统的辛几何算法等方面取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进展。在地球科学、国土与环境、宏观生物学、大气物理、农业资源环境以及全球变化、青藏高原考察研究、极地考察、生物进化等领域创造出显著业绩,探索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规律,并做出实际贡献。我院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开拓高新技术领域,在信息技术、工业自动化、光电子与激光、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化学工程、空间遥感及海洋高技术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激光毛化技术使我国钢板质量跃居世界先进水平;性能价格比占优势的工程塑料替代进口产品;巨型计算机曙光一号的研制和应用打破某些国家的技术封锁;乙肝疫苗及其产业化为人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解除巨大的痛苦;6000米水下机器人为机器人工业化和实用化开辟广阔的空间。我院在正负电子对撞机、重离子加速器、同步辐射加速器、托卡马克、激光聚变、新型天文装置等大科学工程方面更是形成独特的优势,代表国家水平。

人才是科技之本。我院一直特别重视人才培养,推出了院长基金,院长奖学金,“百人计划”,“西部之光”,青年科学家小组等一系列吸引、培养、支持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与措施,一大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已经和正在成为科研骨干,担当起科研和技术开发的重任。

为适应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我院提出“把主要力量动员和组织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主战场,同时保持一支精干力量从事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的办院方针,得到中央的充分肯定。实践证明,促进技术开发不仅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而且有利于科研本身。我院从八十年代初就组织综合性的科技队伍,精心安排若干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解决某些地区、行业提高技术水平的关键问题,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重要的科技源泉,如“黄淮海中低产田改造”、“黄金会战”、“超导与磁性材料研究”等。随着我院科技成果的转化,成长起一批拥有相当规模和经济实力的高科技企业,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已经占据一定的份额。

我们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回顾中国科学院二十年的改革与发展,目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为我国的科技事业,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现端倪,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技革命正在创造着新的技术经济体系,抢占科技制高点无一例外地成为各国特别是大国制定未来发展战略的核心。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几年前就强调科技创新,将创新作为民族进步的灵魂,作为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远见卓识,党中央、国务院今年年初及时果断地作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部署。这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决策,是“科教兴国”和“国兴科教”的重大举措,是科技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的鲜明标志。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创建了新中国科技的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开创了中国科技发展的崭新局面,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更加充分地依靠科学技术,高度重视知识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我院进行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院的高度信任和殷切期望。这种信任和期望将成为我院跨世纪改革与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我院试点工作的目标是:到2010年前后,把中国科学院建设成为瞄准国家战略目标和国际科技前沿,具有强大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国家自然科学和高技术的知识创新中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基地、高级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基地;具有国际影响的国家科技知识库、科学思想库和科技人才库。为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我们将在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领域深化改革;进一步优选科技创新战略重点,实现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并举,创新基地和创新文化建设并重,科研“硬”环境与科研“软”环境同时改善,培养、吸引与凝聚更多优秀人才。今年启动的12项试点工作已经进入实际操作,进展顺利,态势良好,形势喜人。这说明我院广大科技工作者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改革意识和进取精神。

知识创新工程试点既是党和国家交给我院的光荣任务,同时也是我院改革与发展的难得机遇。机遇并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永远不变的有利条件,而是稍纵即逝、极具挑战性的。谁能有所准备,抓住机遇,谁就能赢得竞争的主动权乃至主导权。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最好纪念,就是更高地举起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紧紧抓住试点工作的难得契机,弘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献身科技创新,探索科学规律,攀登科学高峰。我们要以邓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衡量试点工作的成败得失,解放思想,团结一致,求真务实,顽强拼搏,坚韧不拔,以试点工作的优异成绩回报党和国家的信任,为中国科学院的新世纪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再造新的辉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